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利息资本化终止的规定是近年来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规范建筑行业的融资和财务管理,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监管。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该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规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为了获取更多订单和项目,许多建筑施工企业不惜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资金。其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利息资本化。
所谓利息资本化,指借款人将借入的贷款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中,并按照折旧或摊销方式计提为费用,在未来几年内逐步转移至损益表上。这种做法虽然可以降低当期成本支出和税收压力,但却会导致公司长期财务健康风险增加。
因此,在2017年12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信贷资金监管的通知》(银监发〔2017〕98号),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利息不得资本化,以保障银行和借款人的双重利益。
二、规定内容
该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利息不得计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中,并按照折旧或摊销方式计提为费用;
2.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贷款利息进行会计核算,将其列入当期费用;
3. 银行应当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融资活动的审查和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4.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行业融资和财务管理的监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三、影响分析
该规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及整个行业都有着深远影响。首先,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借款人滥用信贷资源进行投机经营、虚构收益等问题。其次,有利于银行和借款人之间的风险控制和合作关系的建立。最后,有助于提高建筑行业的财务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可能会通过其他方式规避该规定,例如采用拆分合同、虚构费用等手段进行资本化。因此,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并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四、对策建议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该规定并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融资管理政策和流程,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
2. 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业应当及时公开财务报表等信息,并接受社会监督;
3. 加强合作与沟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在信贷投放前进行充分尽职调查;
4. 完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建筑行业融资和财务管理的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总结
建筑施工企业贷款利息资本化终止的规定是国家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规范建筑行业的融资和财务管理。该规定对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信用风险控制能力等方面都有着积极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注意解决一些问题,并加强监管力度,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转载请带上网址:http://www.kikian.com/qiye/7440.html